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个街道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11个街道启动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以交通先行为突破口,全面疏通区域发展经络;完成5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提档升级,探索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获群众好评;获评“全国社会工作和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2014年,我区继续深入实施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及社会治理创新等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让更多的辖区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关键词:医疗卫生工程
打造全国首个人口计生服务品牌
成功创建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去年7月,区计生局“生命绿岛”商标成功获得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标志着“生命绿岛”商标成为全国首个公益性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品牌。 “‘生命绿岛’创建于2007年,采取网络服务和实体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运行。”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体服务平台设在社区、医院、学校等场所,并通过专题网页和专业QQ群等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人口计生政务服务及婴幼儿早期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新婚期及孕产期优生优育指导、中老年健康保健等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实现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的人群均受到生命全程关爱。值得一提的是,“生命绿岛”目前正加快向校园延伸服务触角,成为锻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重要载体——2014年,我区青龙街道群众活动中心、龙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成都市实验中学“生命绿岛”建设全面完成并已投入使用;其余8个心灵港湾“生命绿岛”项目将于寒假后的新学期投入使用。 “去年除了成功打造全国首个人口计生服务品牌,成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据该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区还顺利通过了省级慢性病防控专家评审组评审,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同时,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02%,切实保障了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在医疗卫生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区人民医院主体已封顶,目前正抓紧幕墙施工及内部装修;新鸿路、跳蹬河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装修改造后已于去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关键词:百姓安居工程
14个街道全部启动安全社区创建
成华老百姓住得更安全更放心 2014年5月1日,两名犯罪嫌疑人刚住进桃蹊路街道怡福社区104号院,一条“社区发现陌生人员”的信息立马被网格员发送到街道的信息监管平台,该街道随即联系公安机关上门查处,前后不到半小时——这是我区平安建设工作中的一个案例。 去年12月11日,平安成都建设工作会现场观摩阶段在我区举行,来自市级部门及20个区(市)县的近300名与会者现场观摩了我区平安建设工作,并对我区平安建设中的典型社区及其中的多个典型案例给与高度评价。 而据区安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继2013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安全社区后,去年,猛追湾、建设路、新鸿路3个街道又启动了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我区其余11个街道则陆续启动了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其中双桥子、万年场、跳蹬河3个街道已顺利通过考评验收,府青路、圣灯、保和、桃蹊路4个街道待省评定组专家现场评定验收。“无论是引人注目的平安建设,还是稳步打造的安全社区,都说明我们成华的老百姓有了更好的安居环境。”该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基础设施工程
以交通先行为突破口
全面疏通区域发展经络
“北改”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区以交通先行为突破口,全面疏通区域发展经络。 受制于铁路分割,青龙片区和圣灯片区长期处于隔“轨”相望的状态。去年3月,连接“北改”区域两大功能组团的重点道路建设项目——人民塘路动工开建,该工程一期为铁路下穿框架工程,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两大片区“可望而不可即”的历史即将终结。去年10月,又一“北改”重点项目——致力路下穿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开建,目前已完成绿化、路灯、电力、通讯、信号灯的迁改。这一工程完工后,青龙片区和二仙桥、圣灯片区受制于铁路分割的状况将得到改善。 此外,我区去年在道路、桥梁整治方面也非常“下功夫”——完成7座桥梁的加固、维修;4座重建桥梁,其中3座基本已完成两岸桩基、桥台、护岸等工程内容;新成华大道(龙潭段)路面提升整治工程一期项目全线新铺筑沥青混凝土,局部破损基层病害得到处置,少量破损的人行道得到修复,并将全线井盖更换为新型三防井盖,全线重新实施交通标线, 2014年7月6日全线竣工……
关键词:文化体育工程
探索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文化活动中心让群众“趋之若鹜” 去年8月,我区首个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作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青龙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在短暂的试运营后迅速让广大群众“趋之若鹜”,引来了多家市级媒体争相报道。11月底,同样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作的新鸿路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交由专业社团组织按照群众的需求定制一道道公益性“文化大餐”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运作模式在我区逐渐铺开并取得成效。 据悉,去年我区共完成了猛追湾、龙潭、青龙、新鸿路及建设路5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提档升级。“提档升级主要是硬件上的提升,而探索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则意味着成华在文化项目的软件打造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除此之外,我区于2014年9月底还为跳蹬河、建设路等10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配备了100余部电脑、单反相机、钢琴、电子琴等设备;区图书馆新增公共图书4.8万册,为街道、社区配送报刊985种,流转图书2.5万余册;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投入使用,运转情况良好,基本实现区级、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程监控,有效融合现有的电子阅览、图书服务、文化活动等资源,实现辖区文化惠民服务项目即时查询。2014年11月21日,市文化局在考察调研中对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的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工程
获评多个全国性“示范区”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014年11月,我区“院落+社团”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先进经验被收录进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主办的《领导决策信息》“深改前沿”专栏,这在成都市社区治理工作中尚属首例。 “这样一个十分‘扯眼球’的成绩,是建立在全区上下始终脚踏实地抓好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基础上的。”去年初,在全省8个市州和区(市)县申报单位的激烈竞争中,我区脱颖而出被民政部列入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自去年5月20日召开“实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后,全区迅速掀起了“实验区”建设高潮——按照“实验区”建设要求,分解细化各责任部门、街道年度工作任务,制定“实验区”目标考核办法。 此外,去年1月,我区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和服务示范区”。去年我区组织了522名社会工作者参加全国专业社工师考试,991名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工员考试,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72人取得社会工作资格证书。
同时,我区还于去年8月通过民政部检查验收,11月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系统”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健全证明、奖励回馈、查询机制,梳理特色亮点社区工作,对和美、锦绣、华林社区重点打造并做好试点工作。2014年,全区还投入240万元用于区网上视频接访中心升级改造和14个街道、14个重点社区的网上视频接访示范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