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全省主汛期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区从保持警惕、做好预防,排查隐患、疏浚河道,加强巡查、严格值守等方面加强部署,要求各街道和防汛成员单位继续加大防控力度,重点对下穿隧道、地下停车场、低洼地带等防汛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同时要加强对管网疏掏、电力通信管线等设施的隐患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扎实做好监测预警等各项准备工作,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未雨绸缪早部署
强化职责保平安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5月初,我区就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区防汛工作。同时,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职责》的规定和要求,我区建立并完善了以区人民政府区长为指挥长的区防汛指挥部领导机构,进一步强化了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区政府领导对14个街道包片负责,确保防汛工作落到实处,并要求各部门、街道主要负责人对重大防汛工作亲自研究、亲自组织、亲自协调,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行政一把手防汛工作职责。 “除了健全责任机制,我区根据历年汛情和当前正在加快实施的‘北改’工程、地铁建设等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2015年防汛应急预案》。”区防汛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预案分析了全区防洪形势,进一步明确了防汛抢险指挥体系、防汛各成员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责等。
落实人员物资储备
25支抢险队严阵以待 据了解,按照专业抢险队伍与社会抢险队伍相结合、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原则,我区组建了由水务、医疗防疫、公安、武警消防、民兵、交通、建设等部门组成的专业抢险队与受灾地群众、社会志愿者等组成的社会抢险队共25支808人。储备了各种袋类3.1万条、砂石料1.26万立方米、冲锋舟4艘、发电机11台、大型抽水泵13台等防汛物资和设备。 “从5月初开始,我们就以河道沟渠、涵洞隧道、地下车库、临河低洼区、老旧院落改造施工工地等区域为重点,开展了防汛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均已整改。而在河道疏浚、管网疏掏方面,我区也已于4月30日前完成23条110余公里重点河道的清淤疏掏工作,清除淤泥8.5万余立方米;完成175余公里雨水管网、6200余座雨水检查井、9100余座雨水进水井的疏掏工作,确保了排水畅通。 “我们还扩容升级了防汛短信平台,及时将省、市专业气象台发布的成都地区《天气周报》等重要预警信息转发至各街道办事处和防汛成员单位,做好监测工作。”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平台共发送各类信息18批次2100余条。与此同时,自4月30日17︰00起,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和防汛成员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并强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各重点防汛隐患点位落实了专人负责现场值守巡查,切实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汛情、及时处置和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