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日区委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座谈会上,桃蹊路街道、成华小学、区第四人民医院、建设路街道培华路社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介绍了各自的党建工作做法、经验和体会,集中展示了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良好风貌。
编织“小网格”惠及“大民生”
——桃蹊路街道党工委先进事迹
自2012年我区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来,桃蹊路街道党工委不断尝试探索创新网格化党建工作,打破按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通过织党建网格、建责任体系,抓基层基础、强服务引领,抓共驻共建、促志愿服务,3年来,网格化党建逐步展现出强大的活力,推动了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和城市社区向文明和谐迈进。
如今,走进桃蹊路街道,选吃的有红杏酒家;想逛街有“北改第一街”幸福里;遇到难事有网格化信息通道,任何难题都可“秒传”至区级层面分解处理……用该街道居民自己的话说:“街道这几年的发展就像坐火箭一样,一年一台阶、一年一个样,这些都多亏了街道和社区的党员干部。”
为了将网格化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该街办建立了街道区域党委-社区区域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架构,将辖区划分为60个网格并落实责任到人——将每个网格划为市、区、街道3-4名机关党员的“责任田”。同时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履行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党工委成员“一岗双责”,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良好格局。党员干部既专职于本职工作,又兼职于网格服务工作;既是服务网格的“专家”,也是联系群众的“万事通”。街道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党员典型,其中社区教育学校副校长苏超前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食药监所所长龚举河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并记“一等功”。
通过开展网格化党建工作,党建网格员深入网格,认真了解网格内群众需求,积极帮助解决困难,该街办先后投入1300余万元整治“三无”院落30个,修建连心驿站45个;同时,通过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利用网格内居民的资源优势,在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党员示范户、民警等作用的基础上,组建起了“桃源社区爱之源党员志愿者队伍”、“怡福社区法律宣传志愿者队伍”等27个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多元化的网格服务团队。
围绕中心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成华小学党总支先进事迹
作为一所与成华同名、同龄的小学,长期以来,成华小学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1年,成华小学推进校区结构调整;2013年,该校领导班子完成重组,学校面临着迅速统一由4所不同学校组成的教师队伍思想的难题。为此,该校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优势,通过“三会一课”等学习途径和多次民主讨论,确立了“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及校训、办学目标、3年规划思路,为实现学校新一轮高位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成华小学党总支现有党员60名,占全校教师人数的50.4%,成为促进该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中流砥柱。近年来,学校通过搭建岗位锻炼平台,缩短干部成长周期,新任命3名党员干部为校区执行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分管后勤副校长,任命13名青年教师为各部门行政助理;秉承“把骨干教师优先发展为党员,把新进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四带头”作用,有效促进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逐步将学校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其中党员教师则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党组织领导下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人民医院
——区第四人民医院党支部先进事迹
每一位患者来到医院,都怀着一份忐忑无助的心情,他们来到医院是为了寻求帮助,解决病痛的折磨。在区第四人民医院有这样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不仅为到院患者提供贴心服务,还定期开展以精神心理卫生为主的医疗服务进社区、住院患者日常护理志愿服务及为贫困患者捐赠献爱心等活动。
除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医院党支部的大力推动下,该医院还成立了“成华区希望之舟健康服务小组”,小组成员由医护志愿者及部分在治服药人员组成,在院党支部的监督下开展吸毒人员健康教育、法律法规宣传、艾滋病患者关怀等活动,有效调动了受治者的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服药人员主动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了我区“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
为方便群众了解医院情况、查询所需信息,该医院重新设计制作了科室分布图、路线图、医护人员公示栏、引导牌、诊室标牌等,并在门诊大厅安排了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导诊、取药、挂号等服务。
近几年,该医院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人民医院。
以群众满意与否衡量社区工作成效
——建设路街道培华路社区党委先进事迹
有人说“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对上承接着政府部门“千条线”,对下联结着居民百姓千家万户,而社区党委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其作风务实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为让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培华路社区党委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采取“问计、问需、问效”的方法,针对四周街坊居民没有活动阵地的问题,多次与其单位沟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利用旧车棚改建出90余平米的连心驿站。在7月中旬组织的半年工作测评中,与会居民代表给社区党委和全体工作人员打出了“全优”的测评成绩。
培华路社区党委有6个承诺:让每一位党员群众得到关心,让每一户困难家庭得到帮扶,让每一个残疾人得到帮助,让每一个妇女儿童得到关爱,让每一名孤寡老人得到照顾,让每一起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为此,从去年开始,社区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已有责仁、伊甸等专业社会组织7支,外引内生社会组织达到37个。
在培华路社区,每月有一次社区生日会。今年4月17日,八二新区80岁的居民梁上敬大爷参加了社区生日会后写了一封长达4页的感谢信。梁大爷在信中夸道:“可以看到我们社区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这证明你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