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宽敞的教室,精致可爱的手工艺品,浏览资讯款式新颖的电脑,这就是区综合服务中心“阳光家园”的面貌。1月6日,区残联组织召开“阳光家园”工作座谈会,会议对2012年我区”阳光家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通报。
志愿者妈妈:“阳光家园”让我的孩子情商提高
如何解决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难题?如何让他们走出家庭,重拾生活信心并实现就业?带着这样的思考,2011年10月26日,区二仙桥街道市民中心“阳光家园”正式成立,该机构通过集中托养服务、日间照料托养等方式解决了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难题。当天,我区同时还有4个“阳光家园”示范点授牌成立。
成华区“阳光家园”项目于2009年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建设“阳光家园”日间托养点位13个,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学员144人,先后引进手工编造、孔明灯制作、风雅堂艺术品彩绘、光纤保护管加工、电子商务孵化等适合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庇护型就业项目,全年共计发放学员培训补贴及加工费15余万元,居家安养护理补贴发放惠及残疾人337人,2012年发放补贴39.9万元。
19岁的李东是一位智力缺陷残疾人,自2011年9月在“阳光家园”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感觉孩子的情商提高了,懂得体贴妈妈,主动与人交流,感觉很安心,很温暖,也增加了生活的信心,我也可以放心投入自已的事业中,家庭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李东的妈妈、志愿者黄琳说,“儿子在‘阳光家园’学习期间,还掌握了一些基础技能,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有了增加,他(李东)还将会在‘阳光家园’继续学习,希望他掌握更多的技能,如果能找到一份工作,那就更好了。”
二仙桥街道“阳光家园”被央视关注
去年4月,二仙桥街道“阳光家园”作为区县唯一街道级现场点位代表成都市顺利通过中国残联评估验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对其进行了拍摄报道。
我区目前已建设“阳光家园”日间托养点位13个,基本实现残疾人“阳光家园”全覆盖工作,其中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路街道、跳蹬河街道、新鸿路街道、二仙桥街道、府青路街道、双水碾街道、桃蹊路街道、龙潭街道、圣灯街道、保和街道11个区级、街道级“阳光家园”投入使用;猛追湾街道“阳光家园”完成基础建设,进行设施设备购买阶段;青龙街道“阳光家园”按照区政府统一安排将与街道市民中心统一打造,目前正在方案设计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建设。目前,全区共有专职“阳光家园”老师11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学员144人。
我区智力、精神两个类别残疾人有近2000人,下一步,区残联将根据知基层特点,继续指导开办“阳光家园”,切实解决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护理和就业困难的相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