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署单位
中国残联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公安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妇联
二、牵头单位
成华区残工委
三、责任单位
成华区残联
四、试点时限
2016-2020年
五、完成状态
区委、区政府将试验区创建列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安排,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督查管理。成立了以区政府区长担任组长,区委常委担任第一副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成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卫计、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公安、文旅体、市场监管、安监、妇联等部门列为创建责任单位,建立健全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试验区创建“1+N”工作实施方案,编印成华区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联络手册》,创建QQ工作群和微信群;召开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承办四川省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现场会,创建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中国残联和省残联先后对成华区创建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对推进工作给予肯定。
六、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实施高危孕产妇产前筛查、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残疾评定、残疾预防宣传教育等重点人群干预项目,完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提升产前筛查、儿童残疾筛查、残疾评定等服务能力,提高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2016-2020年,每年为不少于400名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前诊断提供补助;每年为不少于110名0-6岁儿童进行残疾诊断提供补助;每年为不少于1100名残疾人进行残疾评定提供补助;建立残疾报告制度;每年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年度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七、思路举措及推进(完成)情况
(一)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根据中国残联《关于印发〈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成华区实际,科学制定了试验区创建“1+N”工作实施方案,“1”是以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名义出台了《成华区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N”是残联、卫计、教育、安监、公安、妇联等主要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出台了《成华区残疾预防重点干预项目实施方案》《成华区进一步加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实施细则》《成华区残疾评定补贴实施办法》《成华区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宣传方案》《成华区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重点干预项目补贴办法》《成华区残疾报告制度》和《成华区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参加中残联、省市残联举办的残疾预防专题培训。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残疾预防专业培训 6次,培训300人次。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举办家长培训班,进行儿童残疾预防培训12次,培训500人次;开设孕妇学校,进行孕产前培训25次,培训3000人次。
(三)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一是利用《新成华》、成华有线电视频道、成华区门户网站等区级媒体,宣传残疾预防的意义、政策和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残疾预防的认知度。二是利用“互联网+”方式,在“成华头条”“成华残联”等微信微博平台设立创建互动专栏。专门开通“成华残疾预防在线”微信平台,通过医疗机构在医生与孕产妇之间、医生与儿童家庭之间建立微信群,即时推送残疾预防知识和相关政策。三是结合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组织开展“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等主题活动,采取残健融合互动表演、知识讲座、现场义诊、政策咨询、文艺表演等方式,进行残疾预防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四是通过自制宣传展板,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手提环保袋和口杯等宣传品,在机关、学校、区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院落开展残疾预防宣传,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残疾预防宣传工作,有效提高社会知晓度。五是组织承办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省、市、区领导及街道、部门、社区群众共计4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采取有奖知识问答、现场义诊、手工品义卖、文艺演出等方式,开展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提高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的残疾预防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为残疾预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街道、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在社区、院落张贴宣传海报3000张,举办残疾预防知识讲座36场,培训655人;结合社区文化活动、体育比赛等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发放宣传资料7938份,发放残疾预防核心知识资料56本。
(四)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成立了由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华区妇幼保健院专家组成的产前筛查、儿童残疾筛查、残疾评定专家技术指导组,制定重点干预实施办法,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技术保障。2016年,完成重点干预项目孕产妇筛查5966人,新生儿及儿童残疾筛查39369人,确定府青路街道和龙潭街道为残疾报告制度试点街道。2017年,完成重点干预项目孕产妇筛查5233人、产前诊断470人(其中高危孕产妇289人)、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118人、残疾评定1066人。
(五)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将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经费及时到位。2016年上级拨付专项经费45.01万元已基本兑现完成,2017年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康复经费395万元,创建工作经费10万元,2018年安排预算资金43.59万元,切实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区残联会同区委区政府目督办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目标考核。同时,将创建工作作为群团枢纽工程建设的重要创新内容,对相关部门和各街道进行专项目标考核。
八、取得的成熟经验及推广建议
一是残疾预防体系不断健全。以区政府残工委名义出台了“1+N”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为我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成功承办四川省第一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创建试点工作督导有力。与卫生计生部门密切配合,成立由市区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定期对试验区创建工作给予指导,充分保障配套项目经费,大力推进创建试点工作。三是重点干预工作强力推进。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区级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重点围绕“产前筛查诊断、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残疾评定、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各项年度项目任务扎实推进,初步建立起了残疾评定与精准康复服务有效对接,进一步向从预防到康复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