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8年度“成华英才计划”项目评审答辩会举行。本次评审答辩会由区人才办牵头,区委宣传部、区经科局、区人社局等区级部门以及各行业专家共28人参与,评出产生建议入选项目70余个。
此次评审答辩工作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类别丰富多样。评审认定项目分为8大类14个支持方向,涵盖激励支持方方面面。规定时间内受理申报项目121个,经初审、复审,最终有84个项目进入答辩环节,较比2017年增加124%。二是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引进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和项目,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互联网+、文化创意、医疗美容等新经济项目占比逾90%。三是坚持优中选优。答辩采取“个人陈述”和“专家质询”方式,强调申报人参加重大研发项目经历、项目技术先进性、项目市场化潜力等核心内容。创新类项目要求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创业类项目要求拥有先进核心技术或领先商业模式或出色市场业绩,增加同行评价、市场评价等指标要素。四是突出公平公正。整个评审认定工作分为自主申报、属地初审、部门复审、专家评审、网站公示、会议确定六大环节,答辩会前对评审专家、答辩人严格保密,答辩过程设立专人监督记录,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程序严密规范、纪律监督到位、痕迹资料可查。
据了解,作为成都传统老工业中心城区,成华正处于产业提档升级的攻坚期。近年来,我区深入践行“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新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成都人才新政12条”,先后制定《成华区人才发展规划》《引才聚智工程五年行动方案》《素能提升工程五年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及系列配套文件,涉及新经济、金融、文创及教育、卫生、社工等专项人才扶持措施。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领军、领创、领智、紧缺人才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奖励或补贴,真金白银礼敬人才、发展人才、成就人才。
“下一步,成华将继续把人才资源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在精准引才、柔性用才、本土人才开发、技能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大胆探索,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提供坚强人才智力支撑。”据成华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我区已聚集两院院士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2人,“万人计划”专家13人、长江学者3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2人、国家杰出青年专家1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蓉漂计划”专家118人,落户“蓉漂”青年2万余人。文/叶茂 编辑/姚翼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