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获悉,教育部正式发文,《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已经过异议处理,共计135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其中,由四川省教育厅推荐的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成果《安置导向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二等奖,二等奖整体排序235名,是四川省本次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三大类别中唯一一个特殊教育教学成果奖,也是成华区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的历史性突破。
【成果内容】 源于家长不断追问:“老师,我的孩子毕业后怎
么办?”,叩问每一个特教人的教育良知,倒逼学校必须关注家庭和社会合理需求,变革培智课程教学形态,成为实践研究的逻辑起点。为破解智障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衔过渡难题,成果以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生活能力品质、适应未来变化、融入主流社会为目标,以课程系统和支持系统构建为策略,帮助智障学生实现由学校的学习能力培养向社会的自我生存能力培养转换。历时近八年的实践研究,最终建构形成了安置导向、职特融合为特色的中重度智障学生毕业安置方式体系、转衔目标体系、转衔课程体系、转衔教学实施体系及双师型培养体系、环境支持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六位一体的易操作、可评估、有保障的新型化培智教育教学实践体系。
【闪亮足迹】
该教学成果系学校研究课题《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衔教育的实践研究》升华提炼,先后被立项为成华区规划课题、成都市基础教育研究类重点课题(2014)、教育部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子课题。课题研究在破解智障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做出大胆有益的尝试,近年来,毕业的学生,社区安置7名(基本生活自理);就业安置15名学生(其中14名庇护性就业,1名在酒店支持性就业);教育安置1名(升入培智高中)。帮助学生融入社会,解放了家长,为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梦想。
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省市学术类一等奖8个,国家省市政府类二等奖3个(成都市教育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先后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2015高峰论坛(长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分会2107年特殊教育学术年会(西安)、“国培计划”(2015四川省紧缺薄弱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培智教育(随班就读)班、2015成都大学承办的“2015年成都市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四川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学术年会、“成都市第六届特殊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交流颁奖大会暨学术培训活动(2018)、2018年广东省培智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广东省培智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等全国省市做交流分享。
人民日报《人民周刊》,中央党校领导科学杂志社,经济日报《经济》、《语言文字报》、语言文字报社《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品牌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学杂志》和《掌握特殊教育》等权威媒体平台宣介推广。
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和13个国(境)外考察团到校考察,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评审链接】
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由教育部负责组织评审,每四年评审一次,是中国教育界最高教学专业学术大奖。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类别,各类别分别评审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
据悉,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申报项目共计1056项,最终评审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399项;其中本次四川省教育厅推荐48项参评,获一等奖成果2项,二等奖成果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