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武侯区特教校校长蔡晓莉、大邑特教校校长刘莎和成都特教资源中心雷英老师组成的成都市教育局示范特教资源教室评估专家组莅临成华区,就我区海滨小学、二仙桥学校创建“市级示范性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进行现场评审。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李晓静、区教科院书记曹秦蓉、区特教资源中心和三级资源教室干部教师参与此次评审活动。
评审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师生座谈等形式现场评审,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设施设备、队伍建设、管理质量、特色加分等项目全面考察参评学校融合教育推进情况。
镜头一:温润实在的二仙桥学校
二仙桥学校,有听障、智障、肢残儿童4名,分布在3个班级,为了让这些特殊孩子更好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学校加强硬件建设、师资培训和支持保障,长期关心支持特殊群体学生,夯实随班就读常规教育教学,二仙桥学校校长涂学刚认为,学校多年推进实施“融合教育”,让每一个特殊孩子的心态更好、学习更优、技能更强、人生更亮。
专家组通过听、查、看实地了解特教资源室运行,走访相关教师学生,朴实的环境,扎实的工作给专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资源教室小巧精致,功能分区井井有条,工作资料齐全,对学校在特殊教育专业水平、工作成效等给予肯定评价,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及时优质有效的服务。
镜头二:五彩缤纷的海滨小学
海滨小学由特殊学生12人,其中智力5个,听力3个,视力残疾2个,多重2个,分布在12个班级。
海滨小学评审会上,杨杰校长指出有几件事深深的影响着全体海滨人:
一是考察特教学校,对生命的独特和顽强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是全员跟岗特教,增强了对每个生命的敬畏和关爱。
三是考察欧美教育,对“每个孩子都重要”有了质变的理解。
我们做融合教育不是作为一种任务应付,而是海滨人的一种教育自觉和使命担当。随后,杨校总结汇报了学校近年来在融合教育工作上的情况。针对学校具体情况,海滨小学从制度建设、师资保障、专家资源、家校共育、课程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落实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个别化、个性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绚丽多彩的童年。
当然,今天的成果展示只是海滨小学在融合教育工作上的一个小阶段,在今后,学校还需要再接再厉,不断摸索探究更好的开展和管理模式,为孩子们快乐、自由的成长保驾护航。
汇报结束后,评审组专家对学校的融合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非常欣喜,看到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不但在动,而且还动得非常好!”海滨小学资源室教师、随班就读教师们的用心、用情,看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对于特殊儿童给予的爱和智慧。
【资料链接】
成都市级示范性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评审活动,是成都市教育局落实国家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实现优教成都、保障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生动实践,在全国特殊教育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据悉参加本次评审活动共有17个区市县,51个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具有为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咨询、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习辅导、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满足具有显著个别差异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