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竹社区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
形成“政府搭台 居民当主角”治理新局面
双水碾街道荆竹社区由原荆竹社区和云锦社区合并调整而成,面积1.6平方公里,辖居民小组29个,常住人口4万余人,总户数近2万户,是一个城镇化大背景下典型的拆迁集中安置社区。
为促进社区和谐共荣,该社区通过实施“互助·友爱”社区自组织培育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锻炼人、长能力、育组织,有效激发社区多元主体特别是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了社区发展治理“政府搭台,居民当主角”的局面。
发掘居民骨干
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热情
“之所以实施‘互助·友爱’社区自组织培育项目,是因为我们对社区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需要。”据荆竹社区党委书记刘晓敏介绍说,其一是亟需提升社区居民自治精神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意识;其二是亟需提升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治理的能力;其三是亟需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挖掘和利用好社区潜在资源。
遵循这一思路,该社区通过开展项目启动宣传会,向居民宣传项目方案,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同时采用自荐和居民互相推荐的形式成功招募13名社区提案骨干,为后期居民提案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我们通过开展‘老茶馆座谈会’,引导广大居民和提案骨干将诉求表达出来,并共同制定工作方案予以解决。”刘晓敏说,紧接着社区又开展了专题培训,发动社工对居民提案进行“一对一、一对多”辅导,帮助辖区6个小区的居民制定并提交了专业性的院落营造提案并进入最终立项评议会。
以项目为牵引
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到“志愿者”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提案培训、提案征集和提案优化,在最终形成的6份提案中,每一个都各有特色和侧重点,‘矛头’直指小区存在的活动空间不足、文体活动较少、环境改善等问题。”据介绍,通过前期的提案征集、路演,最终有5个获得资格的自治组织将进行公益项目的落地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居民们将相互协助、默契配合,共同努力将亲手制定的蓝图变为现实。”刘晓敏说,后续社区还将积极引导居民制定项目团队管理制度,为居民提供参与社区事务和互动交往的平台,进一步激发社区自治活力,推动居民特别是一批居民骨干成为创新社区发展治理的主要依托力量。
刘晓敏告诉记者,自“互助·友爱”社区自组织培育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较之前大幅提升,这也使居民之间的关系得以拉近。更可喜的是,居民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的角色,实现了从关注社区事务到成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再到成为社区服务的核心成员的角色转变。“我们将以本次自组织培育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改变社区过去‘我提出、你办理、我受益’的治理结构矛盾,进一步推动实现社区事务‘我主张、我参与、我推动解决’的局面,并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刘晓敏表示。 文/胡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