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青龙街道获悉,位于昭青路社区的青铁家园不仅环境有了极大提升,而且还涌现出了一群“爱管闲事”的“管家”,对院落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会亲自管理和过问,让整个小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他们被居民亲切的称作“红管家”。
今年75岁的文茂华婆婆是“红房子”里年龄最大的“红管家”,她告诉记者,政府帮他们把一个破旧的小区打造成今天这样,作为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她有义务把这里维护好。
不仅如此,“红管家”还负责收集居民对院落改造的意见建议、入户宣讲消防安全知识、协调解决邻里纠纷等。
据了解,青铁家园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原成都铁路局职工宿舍,初建时多为苏式红砖楼房,因而得名“红房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却成了隐患严重的老旧院落,于是,街道建立了党建引领、多方联动、路地协同、拆治同步、长效服务的工作机制,通过推行资金“众筹”方式,重新打造了“红房子”,并吸纳热心居民参与成立红房子院落“红管家”,实现工作有方向、进度有反馈。
如今的“红房子”成为青龙片区的独特标志,整齐的红色外立面墙壁,花木掩映的小区绿化,重新规划的休闲步道,充满回忆的铁路壁画,整齐停放的车辆,改造后的“红房子”已经成为网红“铁路元素打卡地”。 记者/邱蕊 编辑/姚翼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