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高校与地方特教学校合作共建,持续培养特教人才,为初入特殊教育领域的“新兵”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四川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2023级本科、研究生新生近日走进四川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为期两天的“初识特殊教育”见习活动。
10月12日一大早,同学们来到成华特校,在学校综合处副主任何丹老师和学生成长中心负责人曾欢老师的引导下分组参观校园。两位老师对学校的“模拟小城市空间体验文化”特色校园文化进行了介绍,带领同学们参观红绿灯、斑马线、城市环形互动游戏、特教赋、种植区、心愿树以及各个功能室与区角建设等,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成华特校“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的核心教育理念,感受到了学校的小巧而精致。同学们一边参观记录,一边感叹小小的学校里竟蕴藏着大大的学问,富含寓意深刻的巧思构想,可谓是“小巧玲珑校,五脏俱全心”,凸显了成华特校的“用心”与“匠心”。
接着,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覃佳利带领见习同学们观看了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系列专题片,包括取自学校真实素材拍摄制作的《听见你的声音》等,浸润新生的特教情怀。同学们看后为之动容,有的甚至红了眼眶。此后,覃校长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我们在行动》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何为特殊儿童、特殊教育政策、成华区特教学校教康实践、区域融合教育推进情况以及有关融合教育的观点五个方面展开。由于前来见习的同学大多是刚刚接触到特殊教育专业,覃校长为同学们介绍了当前特殊教育行业基本情况与发展前景,并结合政策背景,帮助大家了解成华特校的办学实践成果与区域融合教育推进情况。为顺应发展需要,覃校长还为大家讲解了当前融合教育的一些观点,帮助同学们理解融合教育这一热点话题与发展方向。覃校长的讲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结合着真实鲜活的案例,生动形象地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幅成华特教发展的美丽画卷。通过观看专题片与聆听讲座,同学们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10月12日下午及10月13日全天,同学们分为不同小组进入到班级中进行课堂观摩。无论是一般性课程还是选择性课程,同学们都认真观察着特殊学生们的行为和教师的教学,并仔细做记录,还有的同学担任起了小老师,辅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课后,同学们也积极与老师们进行简单沟通,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个别同学还与特殊孩子们做起了朋友,陪着孩子们参与到课余游戏与大课间体育锻炼中。
经过两天的见习,新生同学们对特殊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了新的思考。成华特教将持续加强与川师大深度合作共建,共同培育更多特教人才,共同助推特教事业更加高质量发展。
又讯
10月13日上午,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郑剑虹教授在四川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谢钰涵副教授的陪同下来到成华特校,考察校地合作共建情况。在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覃佳利的陪同下,考察团参观了学校文化环境建设。随后,覃校长向专家做了题为《校地合作 共育特教英才——高校与地方特校双向人才培养》的工作汇报,介绍了成华特校办学实践以及与川师大合作共建情况。郑教授感叹成华特校充分将生活情景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与幸福感、获得感。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正是由于教师团队专业素质高,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郑教授表示,成华特校与川师大合作,充分体现了校地合作共建的优势,无论是见习实习,还是科研创新、师资培训、境外交流,双方均能从中受益,真正做到了合作共赢,相信川师大的学生以及成华特校的教师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成长,也期待成华特校与岭南师范学院有更多的交流互动。
见习感言:
两天的成华特校的见习时光接近尾声,但刚踏进学校忐忑而期待的心情还仿佛昨天。在这段时间的见习学习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的责任与担当。,从老师的角度看到了学校不一样的一面,也认识到要做好一名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站在心愿树下,看见一片蓝色的书签,写着“我的心愿是:独立自主,不给别人添麻烦”,那一刻,心里更多的是酸涩。在下午进入教室学习时,我见到了他,他是一个孤独症男孩,下课时安静地坐着,上课时口齿不清地回答着老师的问题。进入色彩世界功能教室时,一个小女孩微笑着对我打招呼,时不时一个飞吻让我感觉到十分惊喜,但我发现,她几乎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通过两天短暂的学习,我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学好学精这门专业的决心。施比受,更为有福。 ——付雪钰
在成华特校的两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比如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融合教育等等。在特校里随处可见校园文化,教室门口,过道,楼梯间,甚至操场的地上也有,都给了同学们随时学习的机会,也印证了成华特校的教育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心愿树上挂了很多学生写的小心愿,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上面写着:我想写字。在看了这个心愿之后我心里突然难受,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利,却成了一种奢望,我希望在未来的某天,他们能够清晰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能够愿望成真。 在进入成华特校的前一天我就在想象,那里会是怎么样的,同学们是怎么样的,在我真正进入学校了解之后,我发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更加坚定我在特殊教育这条路上的步伐。 ——梅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在成华特殊教育学校见习,让我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学校采用小班教学,带班老师的办公桌都安置在教室后方,可以更好观察学生,教导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我听了老师的课,每位老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她们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将爱和耐心注入课堂,关爱学生,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还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们有的口齿不清,课上也无法保证坐端正安静听讲,但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听老师的话,积极用自己的方式回应老师,课堂氛围活跃。经过这两天短暂的见习,特殊儿童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关爱,特殊教育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特殊教育道阻且长,任重道远。
初步感受培智儿童的课堂,我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那份纯真干净,他们的世界比我们单纯很多。他们可能智力或者精神上与我们有别,生活技能有欠缺,学习能力不足,但在课堂中,老师将他们带入社会生活,感受和学习社会规则、礼仪秩序……让他们一点点地学会融入社会,在以后能够利用自己的一点技能养活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感受到特教老师的伟大与耐心,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老师并没有把他们当作“另类”,而是平等地看待他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能力将孩子们带入课堂和社会。
通过见习,让我明白了特教老师这不只是一份职业,更肩负着使命与责任,将爱带给特殊儿童,让他们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向每一位特教老师致敬,今后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扎实学识。更希望每位特殊儿童都能够快乐地长大。 ——五组同学
耐心教学,仁爱与专业编织成教育之绸。课前静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手把手教学,将日常行为分解,老师们心细如发;因材施教,独具特色,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转衔实践课与茶艺服务课,生动践行了“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老师们的亲身示范,为我们树立了鲜明的榜样。多希望未来,我们也能成为陪伴孩子们慢慢成长的老师啊。
独特暖心的观点,触动年轻的心灵。“特殊儿童不是社会的负担和包袱,而是社会财富,尤其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校领导的讲座中,我们听到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与暖心的观点。是的,特殊教育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特殊儿童是重要的社会分子,我们的学习并非大材小用,而是学有所用,老师的分享既解开了许多疑惑,也激起了我们从事特教的决心。走进成华特校短短两天,我们无比庆幸有这段经历,亲眼所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很开心,我们收获颇多。 ——范红燕
这是我们接触特殊儿童的第一次,给我们印象很深的是有个小女孩手里一-直拿着绿色手帕,没有就会尖叫,甚至有打人倾向,但是当老师面对她时,把她打人的动作顺利地转换成了拍掌,既平复了她激动的情绪,又没有让她,伤到人,这无疑是特殊教育的一抹靓丽的色彩。作为特殊教育老师,我们看见他们身上不仅有专业知识,更有-颗兼济天下苍生的内心。“千千万万遍只为你”不只是一-句话,更是老师们日日夜夜岁岁年年的坚守。给特殊儿童尊严,尽力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追求自己可以追求的人生,这是特殊教育的意义,也是我们即将成为特殊教育老师的使命。
而这校园里的一点一滴都沁润着老师们为孩子们着想的心。无论是校门口的红绿灯斑马.线,还是课前的“静心”,还是上课时“小嘴巴闭闭好,小耳朵竖起来”的指令,又或是楼梯间对祖国信息的介绍,这都将对孩子们以后融入社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对这些特殊儿童的关爱不仅是家校共育,更是社会共哺,是公共场所的盲道,是在他们有所需要时,积极伸出的你的我的他的手。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不仅彰显出国家对人民的人文关怀,这更是国家基础民生的托底工作的一部分,这次见习着实让人感触颇深,更让人坚定了对特殊教育这一专业的选择。在成华特校见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特教老师的辛勤付出,也看到了她们因为孩子的进步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这笑容也挂在我们脸上。 ——张心蕊
早早来到成华区特校,迎接我们的是我们的学姐。她为我们讲解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等等并带我们参观学校给我们解释每一处设施的作用,每一间教室的用处。从别有用心的教学楼设置,无不让我们感到政府以及社会和老师对特殊儿童的关心和重视。接下来的讲座让我们对特殊教育这个专业及特殊教育老师这个职业有更深刻的了解。下午我们来到教室,老师很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震撼,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他们是如此的阳光开朗。这更是在无形之中推动着我奠定特教情怀,传承发扬特教精神,而我,一名特教人,此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无上的光荣!
学校坚持铸造健全人格、练就生存技能、共建和谐社会的办学思想。特教的老师们以信念焕发生命的光彩,以情操涵养生命的丰盈,以学识启迪生命的智慧用仁爱呵护生命的独特。特校的同学们自爱,自修,自重,自强,用奋斗书写绚烂的人生。匆匆一天,于黑夜忆白昼。满满的全是充实忙碌的身影和沉甸甸的收获。施比受,更为有福! ——王天欣、吴林嶺
来到成华特校的第一天我是很紧张的,第一次与培智儿童相处,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他们的了解也是一张白纸。见习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心情复杂,有些疲倦,但更多的是充盈满足与伤感不舍。通过特殊学校里的领导和老师介绍,让我们对特殊教育这一专业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其次,一天半的课堂观摩也让我们对特教老师这一职业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最让我满足的,还是与特殊孩子们相处的经历。他们虽然有先天的障碍,但还是同普通孩子一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渴望有尊严地活下去,他们也拥有一样天真快乐的笑容,也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他们已然在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马上就要分别,内心实有不舍之情。 ——余晨曦
从一开始的充满新鲜感,到现在有初步的把握,我会比较关注到特教老师们工作中的繁琐。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从特殊儿童身上,这种回报周期是很长的,而且会消耗很多的情绪。关于特殊教育,仅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专业知识的加持才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稳更远。 ——杨恬
文:张瀚文
图: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