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硕果累累满枝头,冬日暖阳照亮前行路。时光荏苒,成华区刘小龙名师工作室已走过三个年头。三载研学时光,三年同行足迹,在工作室领衔人刘小龙的引领下,成员们心怀教育梦想,携手同行,一路采撷一路芬芳。2024年11月15日下午,工作室学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三年建设期满工作总结暨结业仪式,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书记、副校长覃佳利。
活动一:观看活动掠影
活动由工作室助理、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曾欢老师主持,首先在播放工作室活动掠影片中拉开帷幕。一张张照片,生动记载着工作室领衔人三年来为全体成员传道受业、答疑解惑的场景,回顾着工作室成员的成长足迹和奋斗不息的身影。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活动二:成员分享心得
三年的工作室研修生活,成员们收获良多、深有感悟,每位成员都倾心分享了各自在这三年里的研修心得,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收获。道不完的感谢,话不完的情谊,从成员们的分享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刘小龙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上,在工作室领衔人刘小龙校长的专业引领下,立足融合教育,聚焦特殊儿童发展,多元形式系统全面学习研究融合教育,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大家习本领、练技艺、结硕果,已然从最初的稚嫩雏鸟蜕变到如今的羽翼丰满,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去引领和辐射更多老师的成长。
活动三:领衔人赠送书籍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十月,一本凝聚工作室全体成员智慧、反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同发展特殊教育的实践成果书籍正式出版了。当领衔人刘小龙校长手捧书籍为成员们授书时,学员们激动不已。拿到自己参与编写的图书,心中的喜悦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大家三年工作室研修经历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动四:领衔人颁发证书
结业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接过领衔人刘小龙校长手中那张沉甸甸的结业证书,学员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是对大家辛勤付出和认真研修的最好肯定,也是对大家以后继续深耕融合教育领域的鞭策与期许。学员们将把这份荣誉和期待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不断追求卓越,续写精彩篇章。
活动五:领衔人总结发言
工作室领衔人刘小龙校长从成果篇、过程篇和遗憾篇三个方面对工作室三年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发言。他说到一个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工作室以“学习共同体”为定位,以三年培养规划为活动纲领,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修为抓手,全体成员同心同行、潜心研修、蓄力成长、收获满满。领衔人刘小龙还期盼成员们在未来能够开拓进取,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特殊(融合)教育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拥有卓越而美好的教育人生。学员代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徐虹为刘小龙校长送上鲜花。
本次活动不仅是对过去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回顾往昔,大家是学习者,是实践者,更是勇于创新的探索者。展望未来,大家满怀信心、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工作室将继续关注学员们的发展,保持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区域特殊(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
贡献力量。
工作室成员感言:
遇见优秀的领衔人,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在每一次的活动和交流中互相学习,每一次都是满载而归,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何婷婷老师
工作室一次次研培参观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着我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也拓宽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无形中激发了许多工作中的创新思维。
——鞠欣老师
借助工作室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践行融合教育的这条道路上,做心怀大爱的教育者、勤于思考的实践者、善于研究的实践者。
——孙玲老师
作为工作室信息组的成员之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始终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致力于将最新的技术与融合教育理念相结合,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徐虹老师
这三年的成长,让自己在面对融合教育问题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处理的底气,也明确了如何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关爱每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刘世娇老师
在刘校的带领下,每次培训都能接受到针对特殊融合教育中的痛点、难点而开展专业性的主题培训,实在受益颇多。
——蒲琳老师
非常感谢刘小龙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搭建学习研究融合教育的平台,这段旅程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爱与责任的真谛,深刻理解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陈洁老师
比起竭尽所能,我更愿意全力以赴,未来在融合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一定会不断累积实践智慧,以只争朝夕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准备。
——陈雯雯老师
虽然工作室的研修活动暂时画上句号,但是我们的融合教育工作还会继续,相信大家一定都会带着三年的学习成果,站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熊启焱老师
在三年的学习中,我在领衔人刘小龙校长的精心指导下,专业能力更加精进,个人综合素养大幅提升。大局意识、全盘意识、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能力都得到提高,收获颇多,感谢刘校,也感谢所有小伙伴一路的鼓励和支持。
——曾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