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理事长信箱  | 后台管理
成华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  [2018/07/01]     成华区残疾人临时救助  [2018/05/10]     《残疾人证》办理  [2018/05/10]     成华区残疾人法律援助  [2017/05/10]     成华区残疾人维权  [2017/05/10]    

聚焦情绪行为 优化融合路径

——成华区覃佳利名师工作室专题活动

2025-3-5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54   字体:【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为贯彻落实成华区教育局名师工作室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加快区域特殊(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提升和成长,推动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3日,成华区覃佳利融合教育名师工作室参与了由成都市树德小学举办的"聚焦情绪行为 探索融合新路径"专题研讨活动。蓉城小学融合教育工作坊成员、成华区覃佳利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成员(含学习共同体成员)共聚一堂,通过实地观摩、案例分享、专家引领等环节展开深度研修。

 

 

活动伊始,树德小学夏友奎老师带领全体成员实地观摩资源教室建设。从学生创意作品展示到个别化教育档案管理,立体呈现了学校的融合教育实践。

 

 

专题研讨会上,树德小学副校长陈丽萍首先详细介绍了学校融合教育"四维推进"模式,通过完善领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师资培养、创新督导评价等举措,为后续研讨提供范式参考。

 

 

随后,来自9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呈现了鲜活的实践案例。树德小学夏老师以六年级孤独症儿童为例,以医学诊断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估,通过正向强化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实现行为调适;蓉城小学黄老师分享《一年级孤独症新生入学适应》课题,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主要内容、实践效果、问题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分享;四十九中张老师针对智力障碍学生情绪问题、创新运用冷静角、正向强化等模式破解智障学生情绪难题;双林小学谢老师以三年级听障儿童为例,分享对学生情绪管理及干预方案,从情绪表现、核心行为问题为出发,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双林御风何老师以一年级新生为例,开展个性化情绪辅导课程;英华学校罗老师以二年级多动症儿童为例,从家校沟通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强调为家长赋能,构建多动症儿童支持网络;锦汇东城小学李老师就《融合教育视域下提升随班就读儿童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为题做分享;建设路小学范老师以《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儿童在校适应性问题的策略性研究》为题做分享;理工附小以三年级听障儿童为例,分享如何帮助学生融入班级。各校案例覆盖孤独症、听障、多动症等不同障碍类型,在情绪行为干预、家校协同育人、学科融合支持等方面进行融合教育实践。

 

 

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李秀高度肯定各校实践成果,强调"真问题导向"的研究路径,丰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基础与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随后,李教授从目标定位、数据采集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系统指导。

 

 

成华区人民政府特教督学吴玉芹首先肯定了各学校的工作成果,强调引导学生随时是“有事可做”,不是“无事生非”。提示老师们多关注新生的融入并给予系统指导。倡导构建"家校社医"协同育人网络,形成多级合力。吴督学强调注意强化物的利用与选择,还鼓励老师将干预场景从资源教室延伸至真实生活场域,为融合教育实践开辟新思路。最后对老师们的家校工作提出建议。

 

 

工作室领衔人覃佳利总结强调融合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赋能,形成教育干预的合力,既要将融合教育策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让心理技术赋能特殊需求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接着,系统阐释情绪行为还需要融合环境创设,从物理环境创设、教学资源创设、社交环境创设到心理环境创设的四维框架,助力特殊需要学生适宜融合。

 

 

活动在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激荡中圆满落幕。教育的美好,在于让每颗星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融合的真谛,是让差异成为照亮彼此的微光。工作室成员将以此为契机,以专业为舟、以爱心为桨,在探索融合教育新路径的征途上破浪前行。

 

 

文:尹颢月

图:影视宣传组

初审:曾欢、罗诗琦

 





Copy 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市成华区残联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8836号-1
电话:028-84435195 邮编:610000
【成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东风路北一巷3号附16号,详见: 【高德地图】